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

200萬香港人要離港?

刊於明報周刊MPW2198期25.12.10




微薇說的不是今年聖誕假港人外遊人次,而是最近一個民意調查,指每四個香港人,居然便有一個不想留在香港而寧願離開,以此推算也就等於近200萬人!不知情的外人可能以為香港正在打仗,或者好像非洲國家般鬧餓荒,郤原來是為了香港的「污煙瘴氣」!

類似的調查國際顧問公司Gallup上年也有公佈,香港於排行榜上排名65,自視為國際先進城市郤與墨西哥、伊拉克和斯里蘭卡看齊,移民指數是負15%,反觀我們的假想敵新加坡,郤獨佔鰲頭,移民指數是正 260%!Gallup沒有分析箇中原因,但港新兩地經濟活動不相伯仲,環境質素應該是關鍵。

微薇不禁想起友人Gary,他便是那25%的一份子!前陣子到他軒尼詩道的家,面向大街的窗因為空氣污染長期不能打開。灣仔區的空氣因屏風效應,是全香港最差的。Gary為著家人子女著想,真的連根拔起,移民加拿大。

跟Gary通電話,看他近況如何,並順道告訴他這個調查。他連讚自己決斷英明:「香港的空氣簡直有毒,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! 現在這邊天天呼吸新鮮空氣,應該可以多番幾年命,起碼都個肺唔會黑色啦!」 他又恐嚇我,孕婦如果長期接觸空氣污染,早產風險大增,連胎兒IQ也會降低;如果將來生兒育女,叫我要考慮離開香港!

「無錯,加拿大空氣係好,但長年冰天雪地,百無聊籟家中坐,唔凍死都悶死!況且有研究話大陸的空氣竟然飄到去加州,無人可以獨善其身!其實,我看過不了幾年,你或者心癢癢還是情願回來吸塵!」我揶揄他道,他打了數個哈哈,我們胡扯一會便掛線了。



美加也好,紐西蘭、新加坡也好,或者它們都各有優點,但郤始終不是我的家──在這燈光閃爍的聖誕時刻,看著熙來攘往的人羣,我感到無比溫暖。香港是我的家,為什麼我要離開?我希望和家人朋友聚首一堂,共度佳節。

特區政府無能眾人皆知,調查說58%的香港人不信任香港政府會制訂空氣政策!其實香港政府不是不知道有人灰心離港,只不過他們視民意如浮雲,況且移民的人用腳投票,政府日後施政少更多反對票,他們高興還來不及!我微薇才不會便宜了主事官員,誓要敦促政府:少吹水,多做事,不要連空氣都一國一制,跟北京看齊!立法會最近再一次通過改善空氣的動議,提出不同方法如馬上淘汰歐盟II期或以前的巴士和貨車、設立低排放區及提高再生能源發電比例等,微薇絶對贊成。即使動議沒有約束力,問責官員總不能繼續厚顏無恥當沒事發生吧!

環保署叫大家支持減碳,由調校空調至25度到停車熄匙,微薇都支持,可是郤無法忍受政府沒膽向真正的源頭開刀:電廠加價就無問題,要他們改用環保能源郤大歎慢板;舊巴士日噴夜噴廢氣,郤不用巴士公司負責!到底誰是最大的污染者?
政府不濟,大家便越是要主動爭取,用各種方法迫使政府履行責任!空氣政策路漫漫其修遠兮,為自己,也為我們的下一代,吾與香港人將上下而求索!

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

糖衣陷阱



刊於明報周刊MPW2197期18.12.10

Jingle bell, jingle bell, jingle all the way…

還有一周便到聖誕,商場到處響起應節音樂。櫥窗灑滿金粉,店面舖上薄薄一層彷雪的棉花,還有小麋鹿、聖誕襪、安琪兒等,琳瑯滿目。只見人頭湧湧,顧客揣在懷內大包小包,售貨員應接不睱,到處瀰漫著一片節日氣氛。 

微薇下星期約了大學時的三五知己開聖誕派對,畢業後大家各有各忙,慶祝聖誕是一個很好的藉口逼各人抽出空檔。所謂派對也不過是在某友人家聽聽音樂,弄點精緻小吃,拿著酒杯談天說地。為添一點喜慶氣氛,我們都會交換禮物,每年還有一個主題,但是講明不可貴重、不得「行貨」、不要華而不實。禮物我一早準備好了,不過見路過商場,我便順便逛逛,看有沒有甚麼last minute shopping!

一股曲奇的甜香把我誘惑進某高檔Bakery,迎面郤碰到表妹泳兒,她笑著打招呼:「嗨,真巧,你也來買曲奇嗎?這裡的果仁巧克力做得真不錯!」我正想回應,眼尾郤瞄到店員為顧客挑選精緻的禮盒,只見她把每片獨立包裝的曲奇小心翼翼地放上小膠盒,五片成一小盒;而因為曲奇共四款,所以也一共有四個小膠盒,接著她把四個小膠盒放進設計別致的卡紙禮盒,底層墊以錫箔紙,而膠盒上面舖上牛油紙,再加一片薄薄的塑膠泡,合上蓋子,結上絲帶,店員再將禮盒放進透明塑膠袋中,貼上小貼紙,最後再放進印著牌子的紙袋,禮成!

微薇簡直嘆為觀止,向泳兒道:「你看,才二十片曲奇,郤用上三十一件的包裝和配件!你以為這是classy?我就話這是以浮誇掩飾無內涵!加多幾張紙整色整水又可以mark up價錢,這究竟是食曲奇還是食紙?」



泳兒回應道:「咁又真係幾誇張,不過我們可以怎樣,總不成甚麼也不買,清心寡慾吧?」

我搖搖食指,道:「如果人人都好似你咁放棄主動權,地球好快就玩完!香港人每日拋棄多達2000公噸的包裝廢物,佔本港固體廢物20%以上,當中很多便是這些一拆即棄的無謂垃圾。除了令堆填區不勝負荷,製造這些包裝物料也消耗不少能源。你可以做個精明消費者,不要誤墮唯利是圖的商人設下的陷阱!事實上,生產商就是看中都市人以為包裝越美,商品質素越高的邏輯,層層疊疊將包裝成本提高,可是羊毛出在羊身上,這些「置裝費」當然掏自顧客荷包!另外,生產商製造垃圾,在香港郤完全不用承擔回收處理的費用,統統由政府埋單,間接也就是納稅人俾錢!唔想讓商人雙重剝削,我們可以選購簡約包裝的商品,推動政府進行生產者責任制,要污染者自付破壞環境的成本,要求政府同時限制包裝與商品體積的比例。這個連祖國都已經實行,前陣子國內流行的天價月餅,限制包裝後價格馬上返回人間!多管齊下,生產商再無誘因製造無必要的包裝,如果簡約有市場,他們更會製作零包裝產品。英國某品牌便以「裸裝」浴室用品招徠顧客,並深受歡迎!」

泳兒點點頭,郤促狹地說:「那我們還買曲奇嗎?」

「當然!不過不在這裡,我知道一間homemade bakery以式樣古雅的小鋁罐盛載曲奇,她們的牛油旋風入口即溶,鬆化得不得了……」我一面說,一面挽著泳兒的手揚長而去。

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

郊野守門人




刊於明報周刊MPW2195期

微薇乘着秋風送爽,最近幾個周六日都攀山涉水──勇闖難度甚高的蚺蛇尖,於尖頂下來遙望大浪西灣水清沙幼;另一日則與舊同事輕鬆漫步,到大樹林蔭的鶴藪漫遊,踏着白千層的落葉,欣賞如一彎新月的水塘;上周則和Liz及其他行山友人到大埔鉛礦岰,又是別有一番風光。如果說霓虹燈下的璀璨香港像鑽石般晶光四射,那香港的郊野公園便是色澤溫潤的翡翠,沒有奪目的光芒,郤豐富了香港的內涵,為文明社會呈現另一種形態和面貌。

香港總共有24個郊野公園,佔地40公頃,遍布全港各處。郊野公園的概念來自前宗主國英國,1975年當時的港督麥理浩一錘定音,將香港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列為郊野公園,並透過立法限定郊野公園不准開發。公園主要功能是保護自然生態,但也漸漸成為我們這些城市人遠離繁囂的假日遊點。

殖民地時代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,不但經濟蓬勃,更惠澤郊野公園,「不干預」令一草一木能夠保存得樸拙自然。可惜一度的金科玉律似乎已過了保質期,回歸以來,地產商張牙舞爪,連大自然也不放過!微薇痛心大浪西灣慘遭「剃頭」之禍,植被遭大幅砍伐;然後隔不久看新聞,香港其中僅有的濕地南生圍又有淪陷之險,隨時變身化為豪宅,從沙螺洞到南生圍、從骨灰罋到貨櫃場,郊野守護者處處要和視「發展/財」為硬道理、據說「代表原居民」的鄉議勢力角力;還兼未夠,「固廢」官員再加一腳,居然揚言要以郊野公園作垃圾堆填!郊野公園四面受敵,是可忍孰不可忍,講多無謂,行動最實際!香港人是時候挺身而出了!

有人會悲觀問區區一人之力有用嗎?微薇天生性格樂觀,君不見大浪西灣短短數天引來數萬港人於Facebook怒吼,特區政府也不得不馬上行動,叫停工程。一人的力量雖然微小,但是合眾人之力改變並非不可能!況且很多簡單的行動,絕對可以從個人做起,如果愛惜郊野環境,基本如儘量避免利用膠樽以減少垃圾、不要留下火種等,連小朋友也做得到,說穿了,不也就是公德心?

不說不知,郊野公園最大的威脅是山火,全港有一半的郊野公園曾經受火災摧殘,山火成因十之其九是人禍,隨手丟下的煙頭或燃燒未熄的冥鏹都是元兇!
就在2006年,大欖的山火共燒了46個小時,一把火便燒了六萬五千棵喬木!
年年清明重陽政府都勸喻市民不要留下火種,這根本就是公民責任,沒可能要假手於人吧?

除了保育,香港人也可以一同參與發展郊野公園,微薇說的發展不是起樓建停車場,而是扶持鄉村生活的持續再生,同時發展鄉村與保護郊野。發展生態旅遊,讓更多本地及外國行山客認識香港的自然環境,讓遊客和村民交流,行山客可以為沉寂的村落注入動力,振興本土經濟。政府做的可以是拆牆鬆綁的行政措施,讓村民經營有機種植,又或是小旅館等。生活質素是無價的,總不成動輒以成本效益作計算吧!

再說得天花亂墜也沒用,微薇建議大家穿上行山鞋,親自於香港秀麗的郊外踱踱步,邂逅屬於你的一片天地,成為香港郊野的守護天使。

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

行山樂與路

刊於明報周刊MPW

在香港最迷人的深秋,行山死黨相約星期日出動。想起Liz ,大忙人上次竟主動找我行山,雖然行得不遠,但總算有心,於是打電話邀約,沒想到竟一口答應!

約定在大埔火車站九點集合, Liz仍然一身名牌運動裝,她一見到我馬上舉起紫紅色名牌水樽,笑說:「我都BYOB喇!」上次她帶了一枝礦泉水 ,我向她論述PET 膠樽對健康和自然環境的災害,以及即使回收加工亦只可以成為次一級用品,所以應該避免用完即棄的膠瓶,自攜水樽。果真是「孺女可教」也!

從大埔火車站出發,經碗窰、打鐵屻往鉛礦岰,走了一小時多的各種上坡路,抵達麥徑和衛徑的交匯點。沿途的地名,古意盎然,但遙看遠處甚麼「聚豪天下』、「帝琴灣畔』、「比華利山』等諸色樓盤,就可憐先富起來的現代人,修養和文化都陷入危機!

眾「淡綠」友人於山火瞭望台稍歇,俯瞰遠山鬱鬱蔥蔥,靜看天邊雲展雲舒,頓感神清氣爽。我問起Liz 怎麼會有興趣行山,她訕訕答道:「最近應酬多咗,重了幾磅,所以要努力行山減磅。」我不禁莞爾:「 以我們的行山速度,大約每小時五、六公里吧,估計每小時只能消耗160卡路里,三小時的行山便大約消耗了480卡路里,剛好是你下午茶一杯Cappuccino、 一件New York Cheesecake 加兩粒朱古力!行完山特別肚餓,開懷大吃乃人之常情;所以除非有所節制,否則想減半磅都難!」

「咁辛苦都瘦唔到身!那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行山?」她杏眼圓睜問道。


「行山當然有很多好處,首先可以訓練你的心肺功能,增加肺部通氣量;它又為骨骼施予重量訓練,對平衡亦是一種鍛鍊,久了你會覺得人更精神靈活。而較劇烈的運動可令到身體分泌腦內啡(亦即安多芬 endophine) ,令人心情愉悅、壓力全消。配合緩而深的呼吸,更可改善腰、肩、頭部疼痛。若持之以恆,更可預防骨質疏鬆、糖尿病、心臟病及老人痴呆等等疾病!」


香港的山徑在亞洲享負盛名,不少日本、台灣的行山客也特地來香港行山,貪其玲瓏──短短的一程有山有水。沿途不但可以欣賞秀麗的大自然一草一木,更可遠眺藍天碧海。行山有種種小情小趣,或與朋友談天說地,或親兒女,或沉思,或緬懷,或讓腦袋一片空白,徹底休息。此活動消費不多,郤可發掘香港不同角落,若不是行山,微薇又哪有機會認識浪茄、分流、深涌等人間勝境;行山絶對是一種低消費、低消耗(體力除外) 的活動,我總推薦朋友加入。


前朝遺下德政,除了法治之外,無過於香港郊野公園及行山徑。不少路徑都以過往港督命名,麥理浩徑,衛奕信徑已經家傳户曉,其他如金督馳馬道,貝璐徑,布力徑等較少人知道。山徑往往交通便捷,公共交通更可以連接起點終點;路徑變化多,且可長可短,易難由人;從毅行100公里至隨意漫步,悉隨專便,詳細路途可見hk walkers 的網頁 。

星期日半天,上山下山,行其十多二十公里,微薇還可以應付。隨心所欲,行到那裏是那裏,午後又常有「走到那裡吃那裡』的樂趣。飯後回家再來一頓暢快的熱水浴,一邊聽Chopin,一邊隨手翻翻最新一期的The Economist,然後拿出Kindle追埋The Girl Who Kicked the Hornets' Nest,人生無過於此。

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

單車Why not?




刊於明報周刊MPW 2194期 27.11.2010

最近黃蘊瑤、黃金寶於亞運奪標,捲起一陣單車熱!可是前陣子有立法會議員問及單車作為環保工具乃大勢所趨,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又如何適應此股潮流時,主事官員郤好整以暇,年復一年繼續打官腔,再三堅持「騎單車主要是一項休閒及康樂活動」。微薇真佩服特區政府──沒有研究、沒有諮詢,一邊喊甚麼「綠色香港我鍾意」,一邊郤又自絶於世界潮流以外!

微薇希望凡事後知後覺的政府可以睜睜眼,環視各國的單車政策: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是單車之城的始祖,該市一半人口(75萬)每天都騎單車,四成的交通來自自行車;美國紐約路上的單車人數到今天已達約13萬,單車道將在20年後增加四倍;巴黎2007 年推出的Vélib自助單車租賃服務,夏天有近10 萬架次租出;連祖國廣東佛山市也剛建了50個單車站,提供2千輛單車租賃,目標是5年內建成覆蓋全桂城的單車網絡系統,提供1.2萬輛單車。



潮流講減碳,有甚麼比零排放的單車更值得推動?當然婆婆媽媽的藉口還是多籮籮,甚麼香港地少人多不適合踏單車,又或是人車爭路易生意外諸如此類。但是難道紐約巴黎不是人煙稠密,它們除了康莊大道,也有羊腸小徑吧?市中心外也有地方可以踏單車!駕私家車又是零意外嗎?輕鐵剛運作時也意外頻生,難度因此完全不引入?最後還不是歸咎於政治決心和領導者有否創意思維!

微薇不得不又以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作為例子!他以身作則,日日瀟灑單騎上下班,和市民平起平坐於單車道上等交通燈,更撰文狠批金馬倫政府的高級公務員,坐享私人座駕,浪費納稅人金錢兼排廢氣,建議取消福利,讓公僕乘公共交通了解民生!如果倫敦市長可以踏單車,那特首又有否想過紆尊降貴放棄私人座駕來往禮賓府和政府總部?到時綠色和平該不會叫曾生作氣候逃犯吧?

扯遠了,Boris Johnson除了個人行動,更於本年七月大刀闊斧推出單車出租計劃,並放上自己嘜頭,師承巴黎的Vélib,於倫敦設立315個單車站,向市民出租5000多輛自行車,舒緩市中心交通堵塞和空氣污染問題。參與的市民首先於網上註冊,購買單車的「電子鎖」,然後隨意找一個單車站提取自行車,到達目的地後便在附近的單車站歸還,計劃深受歡迎,一推出已有1.2萬人申請。倫敦及巴黎兩地的計劃各有廣告商贊助,政府一毫子也不用出,只不過提供地方泊單車而已!



退一萬步說,微薇姑且接受港島路斜難以騎車的說法,那新界地區不是可以馬上試驗嗎?微薇知道政府正在新界發展全面的單車徑網絡,分階段連通由馬鞍山至屯門之間各個新市鎮,網絡亦可能延伸至荃灣和西貢。但是單是增加單車徑只是硬件,我們更需要相關的規劃──有否足夠的單車停放點?單車防盜措施?單車租賃的安排?單車和其他車輛的優次?司機和騎自行車人士的安全教育?違規如何執法?等等。現在的情況是,單車無法可依,泊在街上即屬違法遭充公,充公單車會不定期拍賣,所得的款項郤撥交政府庫房!簡直就是強搶民產!

踏單車不但令身心健康,更對環境有利,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討論下,它更隱隱躍升為綠色運動的圖騰,根據Pedaling Revolution一書所言,騎單車在美國漸漸被activists視為對抗以汽車為代表的消費主義。除了還政於民,或者香港也需要「還路於民」,政府的思維可否不要以車為本,策劃新界九龍交通道路時,多點心思、多點創意、多點決心、少點顧慮,好嗎?

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

用完即棄,鬥豪?


刊於明報周刊MPW 2193期 20.11.2010

周三於公司開會後,馬上回家收拾行裝到深圳出trip兩天。客戶待我們不錯,到達火車站,馬上有專人接載我們下榻南山區某五星級酒店。

一輪舟車勞頓,登時感到油光滿面,黏撘撘很不舒服。上到房間,打開行李,取出我的toiletries bag,痛快地洗了一個暖水澡,做點肌膚護理,便安然就寢。

次日早晨跟公司同事一起吃早餐,預備整天開會,香港junior同事Kelvin抱怨說:「都唔知有無搞錯!五星酒店竟然無牙刷剃鬚刀!」

我出奇地問:「你自己沒帶?你都唔係未出過trip,執行李唔係已經爐火純青?」

怎知Kelvin卻說:「駛咩咁煩?間間酒店都有提供,用完即棄幾方便呀!」

我最討厭無謂浪費,禁不住說:「Kelvin,枉你讀環境科學又做環保工作,數以噸計的梳洗用具每日從酒店送往堆填區,大部分可能只用過一次!你又不是瀟灑到咩行李都冇,既然要pack,加多一個toiletries kit又有何難?況且我看你對牙刷鬚刨的要求一定十分低,才會用這些用完即棄!我看你一定去慣時鐘酒店吧,這些地方才有實際需要這些用品嘛!」



微薇從來都自備梳洗工具,因為很輕便,而酒店的也未必合心意。一般酒店提供的用品有:梳、牙刷牙膏、刮鬚刀、針線包、棉花棒、浴帽、洗頭水、沐浴液、香皂和潤膚露等,萬變不離其宗。針線包!這個世紀究竟還剩下多少人懂縫紉?酒店是否應該與時並進?牙刷和刮鬍刀如此貼身的物品,不是自備更好嗎?我同意由於機場保安問題,要自攜多種洗浴用品不易,但是酒店應該提供座牆式設計的洗頭水、沐浴液和潤膚露機,讓客人自取所需,此舉既不浪費,也減少生產小膠瓶,減碳減廢物!有了座牆式浴液便不用肥皂,肥皂往往用兩三次,丟棄時還是圓鼓鼓的,多浪費!事實上,單單美國便有超過450萬酒店房間,每天丟棄數以噸計肥皂!就算因為種種原因需要這類用品,那就用者自付吧,酒店為何不樂得有收入!

酒店如果減少這方面的浪費,開支也可降低不少。如果你認為要用一次即棄才顯豪氣,那我告訴你,英國的老牌五星級酒店The Ritz的員工卻在循環再用客人的沐浴液和香皂!在今年經濟低迷的二月,它們便節省了1,500英磅!酒店的Managing Director Stephen Boxall表示,基於節流和環保理由,它們決定不要浪費,並指出其他酒店也有此做法。波多黎各 的villa Seville 主管Marina Lawson 更指出,買一個座牆機只要 15 美元,另加浴液只是每安士0.06—0.12美元;小膠瓶的浴液則是每安士0.75—0.95 美元!酒店更承諾省下的錢會以服務方式回饋顧客。 

從韓國來的同事April此時也插嘴:「首爾酒店已一早停用這些give-aways 啦,香港酒店還在這方面鬥豪。一面要客人環保慳電,另一面就狂送用完即棄用品,Reception有廣東旅遊局出的告示,今年由四月一日開始,廣東所有星級酒店不提供梳洗用具,十月起,如果客人需要,他們會收費,原理跟膠袋稅一樣,此舉是為了減少浪費。雖然執行還需時間,但人家最少行了第一步,香港連這個議程都沒有,你們真是落後,連廣東都不如!」

微薇知道南韓和一些東南亞酒店已經實行,現在連廣東都超前香港!身為香港人真是無地自容。其實要實行並不困難,也不用政府立法,旅發局可以召集各大酒店,一致同意不提供無謂的即棄用品!可以節省成本又賺取環保美名,酒店何樂而不為?

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

EV is coming


刊於明報周刊MPW 2192期 13.11.2010

Eric 是微薇大學時的同班同學,畢業不久便投身製造業,且短短幾年已經做出成績。 我們一年總有三數次飯敍,最近幾年他都開車接我。


微薇返工放工均以地鐵出入,間中也想過做有車一族,然而只要想到噴出的毒氣和二氧化碳,且在香港生活私家車又不是必需品,便成功抵抗引誘。加上三兩個像Eric的朋友不時都會載我到郊外食飯,只為了做weekend driver而買車,並不划算。Eric可不同,少年得志,畢業幾年不到,便以開蓬波子出入,還是最loud的鮮紅色,可謂意氣風發。去年跟他前往赤柱吃飯,車子於淺水灣道上飛馳,勁風在耳畔颯颯作響,確實別有一番感受。所以當他駕着銀色的Prius出現時,登時把我嚇了一跳,覺得真係世界變!



上車後,他提議去西貢食海鮮,我笑笑說無問題,卻不忘揶揄他:「揸這部車怎樣追女仔?」


「你這個淡綠主義者,難道不知道現在關心環境、關心地球才夠潮夠型? 」


「你真的因此而換車?」Eric讀工程出身,對機件製作要求嚴格,尤其欣賞複雜而精緻的設計,所以他鍾情「波子」,我完全理解。


「這部車的科技設計難度甚高,油電混合的hybrid系統十分複雜,暫時只做到低排放,而非零排放。Hybrid是過渡性安排,電池容量有限,不過當車子下斜坡,平路減速或剎車時,內置的制動系統會把動能轉化成電能儲電。整個系統十分值得欣賞,自動決定幾時儲電,幾時用電油推動, 幾時雙管齊下!」


「嘩!咁佢咪醒目過你? 」


他繼續興致勃勃講個不停︰「嗱!現在油電一齊,雙管齊發, 幾有力! 車子僅1800c.c.,但卻像2500c.c. 一樣! 」


「那你令我少吸了幾多廢氣?」我微薇一向對廢氣排放有意見!


「微薇公主,我一早都預咗你會問!混能車的廢氣排放只是傳統汽油車的兩三成!再講能源效益,在波子的時代,一公升電油行六至七公里,跟這hybrid同級的車可行十幾公里,我這部車卻可以行二十多公里!你的氣管應該會好過點啦! 」


「現正在過東隧,真的要多謝你讓我不用再食塵! 」我記得開篷過隧道的日子,熱氣撲面而來之外,還要看着一架又一架巨型巴士貨車擦身而過,其噴出的黑煙直吸入肺!


「其實最終目標還是零排放,而距離這個可能亦不會太遠。我們第一年上堂都知道,最大問題是電池,要夠輕又夠勁,現在大部分電動車都用手提電腦的鋰電池,貪其較輕又耐用,充電一晚應該可以行百多公里。香港不算很大,夠用到極。問題是電池成本、儲電設施、無電時怎樣換電等配套措施。中電說將會有18個停車場設置充電站,另外商場如奧海城和中港城等,今年更推出免費充電服務。日本車已經全力發展電動車﹕日產有Leaf,三菱有iMiev,本田、豐田明年都會有全電動車出爐。連中國比亞廸都打算發展,EV is up and coming。除了環保,經濟因素亦很吸引。我計過,廿公里用電大約$2.8,用電油差不多$20,你話有冇得比? 」


此時車子已駛近西貢,只見窗外霞彩漫天,海面泛着點點金光。看着如斯美景,我不禁想,或者香港空氣和氣候暖化還有一絲希望?


我轉頭向Eric笑說: 「下次一齊食飯,記住要揸你這部銀色EV﹗」


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

垃圾有價



刊於明報周刊MPW 2191期 06.11.2010


香港這個國際城市又多一個「世界第一」,且慢高興,今次的銜頭是世界第一垃圾港!單單去年,香港便製造了六百多萬噸垃圾,人均垃圾量更是日本和韓國的兩倍。上期微薇提及的九個建議,首要是固體廢物要從源頭限減。垃圾回收在香港並不是什麼新鮮概念,奈何宣傳經年、環保團體積極推動,但是始終成效不彰,歸根究底,微薇認為都是因為香港垃圾回收的政策出錯!

香港的政策,一言以蔽之,就是無政策!市民將垃圾分類,全屬自願性質;政府所提供的啡黃藍回收箱分類粗疏、覆蓋片面、位置隨便,完全敷衍性去執行。回收後的垃圾去向更不清不楚,曾經有報導指分類後的膠樽,下場還是埋於堆填區中!回收業界毫無支援,垃圾和回收廠錯配,引致有廠無垃圾,有垃圾又無人收。堆填區有「埋」無類,似乎香港有無窮盡的土地可以接收垃圾,而並未有將堆填看作last resort!

微薇自問想做良好市民,有心將垃圾分類,郤奈何合適的回收箱難求!香港政府不是喜歡援引外國例子嗎?看看其中的表表者德國吧!1986年德國頒布了一條全面的《垃圾管理法》,對垃圾分類和處理作了詳盡的規定。一般家庭垃圾主要分為五大類,分放於5種不同顏色的回收桶:黃色──盒子、罐頭和塑膠瓶等可回收的包裝類;綠色──酒瓶玻璃瓶一類;藍色──報紙和包裝紙等廢紙類;啡色──水果皮和廚餘等有機垃圾類;以及灰色其他類。在柏林,全市還有15個收集站,CD光碟、電器、木材、車用電池、地毯、舊輪胎、建築工地廢棄物等全都分門別類,連回收玻璃的垃圾桶都一分為三被漆成白色、綠色和啡色,分別用於投放透明、綠色和啡色的玻璃瓶!目前,德國每年回收的垃圾數量,相當於每一個公民循環利用了4噸垃圾或廢棄物!

有穩定的垃圾源頭,德國政府亦放任讓業界接手,數千回收公司在全國提供垃圾回收管理服務,成為經濟一大支柱。德國更雄心勃勃計劃在不久將來對垃圾廢物全部實現循環利用。

如果香港可以照板煮碗,徹底實行分類,那剩下來的不可回收的垃圾,微薇建議可以焚化處理。一提焚化,大家可能馬上想到狂噴黑煙的煙囪,但這個形象已經過時!台灣北投的焚化爐,爐身色彩繽紛,頂端更是高級旋轉餐廳,可以360度俯瞰台北全景!由建築師貝聿銘及其團隊設計的八里垃圾焚化廠,更成為台灣市民影婚紗照的勝地!



事實上,焚化技術在過去十多年突飛猛進,科學及工程界近年已成功將燃燒溫度增加至一千兩百五十度,以高溫分解有毒物質,同時又配備了各種過濾、清洗系統,完全可以符合歐盟的環保標準,將燃燒垃圾釋出的二噁英減至最低。垃圾焚化還可以發電,丹麥的垃圾電廠便直接建在社區內,焚燒垃圾產生的熱能直接輸送給各住戶,省下暖氣的開支和天然氣的消耗。東京川口市的焚化爐則用以提供暖水泳池和教育設施予當地居民。

垃圾有價,分類回收是舒緩都市垃圾最關鍵的一步,單單的火燒或土掩,非但不能根治問題,更白白浪費可以循環再用的有限資源。港府做事拖泥帶水,碰到反對聲浪稍大便偃旗熄鼓,既不敢強制分類,又怕焚化設備反對多而遲遲未有周詳計劃。其實只要下定決心再加上一點創意,向市民解釋問題時不要假、大、空,垃圾隨時點鐵成金,焚化設施也可以藝術與實用兼備,一舉數得,香港政府,你怕甚麼?

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

由3R做起 細緻分類



刊於明報周刊MPW 2190期 30.10.2010

上星期談到香港太多固廢要堆填或焚化,好,微薇即管免收顧問費,向政府提供一些外國經驗及建議。

首先,特首及問責官員要先確廢物處理是香港重點問題,值得政府投資人力物力。香港要和其他亞洲城市競爭,以至為地球暖化減排減碳,內容不僅是固廢,亦要包括廢水處理、廢氣排放等。前題是要從3R做起,儘量減用、回收、循環再用( Reduce, Reuse, Recycle),堆填焚化只是最後選擇。





政府多年空喊口號講「用者自付」,但實際在怎樣情形下才用者自付?怎樣「多用多付」、賞罰分明?又同時怎樣照顧弱勢社羣?政府講不出, 微薇提議以下九招獎賞減少浪費的行為和發明:


(一)  訂定長短期減低人均年固廢目標,生活垃圾及工業垃圾各有明確指標;十八區可以進行週年減低人均年固廢比賽,給表現最好的區議會額外財政預算,推動減廢。
(二)以樓宇或屋邨為單位,發放達標獎賞給住戶或企業。
(三)垃圾要嚴格分類,亦從源頭做起:乾濕有別,能燃與否有別,亦按能否進入再生循環處理環節分類,甚至按這個環節的需要改造產品;政府收集廢棄物可以有固廢分類機制,星期一到星期日,金(電器,金屬)、木(傢俱,紙、書刊)、水(廚餘)、火(電池、易燃物、化學與塑膠材料)、土(建造業、玻璃),每天有主題,自小在家中及學校就教曉,每週有循環,回收業自然接貨有序。
(四)經分類後的固廢,部份可成為發電燃料,政府可直接或牽頭投資,建更多具發電能力的焚化設施;有專營權的電廠於續牌時當承擔發展垃圾發電的責任。
(五)扶助公私營垃圾再生循環及垃圾焚化業界,提昇技術,讓燃燒垃圾產生的二噁英等有毒物質降至最低,讓循環再生比例提高,德國和日本都樂意輸出有關技術,但前提是垃圾要嚴格分類。
(六)在生產、銷售、消費環節,徵集「固廢處理基金」;基金由政府作前期注資,民間機構監管,使大眾能了解基金用得其所,營運狀況要完全透明,嚴防官商利益輸送(詳情可參考歐盟的LIFE Programme)。

(七)發展跨境垃圾處理交易,讓鄰近地區再生循環業及垃圾焚化業集結力量,發展規模優勢,讓高效益的設備早日在珠三角地區內實現,邏輯和高鐵完全一樣!
(八)將環保署石鼓洲垃圾處理規模擴大二十倍,根據地重新與廣東省商討,於離岸半小時航程範圍內覓址(微薇認為祖國應樂見其成,因為能進口垃圾進行效益處理是強國指標,德國便連年為意大利及其鄰國處理數萬噸垃圾)。
(九)全部私營垃圾處理及再生循環業,永久或二十年免除利潤稅責,並可向固廢處理基金申請低息貸款。

固廢每個城市都有,處理固廢,堆填以外,實在大有可為!國內很多城市、星加坡、台灣也是朝這方向努力,下決心實現垃圾細緻分類,並建新型焚化設施!我們高薪的「固廢」及尊貴的議員,為香港固廢的處理提供新向、新動力,可以嗎?

香港郊野公園雖非神聖不可侵犯,但是繼大幅閹割維多利亞海港、香港後花園海下灣和大浪西灣被發展商破壞後,政府又向郊野公園開刀,漫不經意宰殺集體回憶,怎能不激起公憤?

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

處理香港「固廢」



刊於明報周刊MPW 2189期   23.10.2010

最近城中熱話為將軍澳堆填區擴建指令,強徵郊野公園作固 體廢物堆填區,最後竟然可以由立法局以55票贊成、2票反對,1票棄權通過廢除指令。政府高官可以推出如此眾叛親離的計劃,令到保皇黨都群起反對,真是嘆 為觀止! 可見由特首至問責局長、副局長以至政治助理,政治智慧貧乏,政策製訂居然用“權在我手”來狡辯,微薇身為香港人,面對香港這門子管治,真是悲從中來。

退 休金要強積、失修舊危樓要強拍、適齡學童要強制入學,微薇不反對,但都有保留有疑問,因為強積金管理人業績長期惡劣,強拍舊樓鋤弱扶強,教育改革高官議員 子女敬而遠之,零分失敗者有增無減!管制發水樓頻發招,但跟地產商過招却屢戰屢敗,連送慳電燈膽都送不成。政府要『強』作甚麼,請三思!

微薇出身衙門,本不應對舊同僚說三道四,不過最近聽了一段爛gag,最少令我心情輕鬆了幾分鐘!朋友說香港的確有太多「固廢」的問題,不過並非固體廢物,而是固執廢官!所以要更大的堆填區或更多焚化設施處理固廢是可以理解。固體廢物會發臭,固執廢官則廢話連篇!



廢物往何處去?這是一個全球都市都要面對的問題,但政府處理廢物的政策作風,一字記之曰:「廢」!遇著反對聲音,官員第一反應就是市民自私,都是「不要在我 後園 – not in my back garden- 」情緒作怪,還要恐嚇不堆填就只可以每區分派一個焚化爐!中西區區議會就不如建議在上亞厘畢道起焚化爐吧! 南區區議會亦可以建議在壽山村起。特首及財神爺不反對就奇。將軍澳以前是遙遠的郊區,遠離民居,在那裏堆填固廢可以理解,但政府又要賣地發展新市鎮,所以 民居逐漸接近堆填區,附近最大樓盤日出康城的業主當然首當其衝,(最刺諷是日出康城的英文名為 LOHAS Park, Life 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!) 雖然業主與住客或因樓價或租金相宜一點而願意忍受「廢味」。一忍就幾年,政府突然又宣佈要他們多忍幾年,唔忍就是自私,居民氣憤可想而知。

堆填不是完全不需要,請你行遠一點吧!貴一點的運輸費換來市民較高的生活質素,絕對值得。

至於特首建議每區一個小型焚化爐,唔該收聲!這方法的擾民及低效率,根本不屑一提,只有「固廢」才有這樣的想法!

當今政府,全沒有願景,管治哲學亦沒有一套可以貫徹到底的邏輯,連起碼的做好這份工也不成,最重要是自保,爆發問題時最好not on my watch。

要解決固廢,並不是非堆填就焚化,焚化也有很多種方法,焚化甚至可以發電。香港喜歡跟星加坡比較,跟據浸會大學的研究數據,不同固廢的處理方法比例為:

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    回收/堆肥 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  焚化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堆填
香港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0%     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   0%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60%
星加坡           47%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0%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%

在台灣,回收、堆填和焚化的比例也是要減少堆填,而已經有三座垃圾發電廠投產

要 處理固廢,政策要全面,要以固廢源頭限減到增加固廢處理能力為基礎,香港今天不實行,十年內也得實行;十年不實行,三十年內也得實行;三十年內都不實行, 就只能把郊野公園全面用作堆填!解決辦法不是微薇空想出來,德國人已經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已開始實踐!欲知方法如何,篇幅有限,下期再續。

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

巴士殺人事件?



刊於明報周刊MPW 2188期   16.10.2010

繁忙時間,在畢打街等律師朋友Liz,一行巨型巴士埋站,撲面而來一陣熱氣廢氣,旁邊一列的士在上客,另加半行七人車則在等上客。圍堵於車陣中,終於等到Liz終於施施然到來,我忙不迭怨她害令我短了幾分鐘命。怎料Liz說:「你不過等了數分鐘,想像下其他學生
日日等校巴避無可避,輪都唔輪到你投訴啦!」

我白了她一眼,郤卻不得不承認這個是事實。根據調查,香港空氣污染第二大源頭是路面車輛,而當中四成廢氣來自巴士。政府有意無意側側膊,強調毒氣主要是由大陸製造Made in China,然後吹過來香港,工廠放假時香港自有藍天,所以香港人無能為力,。聽落合理,於是大家都覺得又是要等亞爺發落,特區政府就大條道理撓埋雙手。不過科大就拆穿政府的把戲!原來超過一半的時間,由於風向不同,一年中有大半年,我們吸入的毒空氣都屬本地生產毒空氣來自本地,馬路邊污染的濃度遠遠高於珠三角工廠千里之外吹到香港的廢氣!


在香港街上行走的巴士,根據環境保護署直至今年8月的資料,約74%屬於歐盟前期至歐盟II期,但是現時最新設計中的已經去到歐盟VI期。香港在這方面香港被新加坡拋離「食塵」,別人已經於前年引入400架符合歐盟V期標準的巴士,但是我們只有少於1%的巴士採用歐盟IV期!到底新型巴士有多大分別?如果說,一部歐盟I期巴士噴出100粒懸浮粒子,那麼歐盟IV期只噴出5.6粒,同樣地,氮氧化物也會大幅減至44%。這些空氣污染物可以永遠沉積在我們肺部,引發呼吸道疾病和長期肺受損,甚至觸發心臟病。更換舊巴士,健康風險自然降低。

不要以為我想趕盡殺絶巴士;相反,對巴士我有一份莫名的親切感。留學倫敦時,我總愛於周末乘巴士,愛其別有一分悠閒。倫敦的巴士向來都是城市的親善大使,在明信片的出鏡率奇高,曾經有個朋友送來一罐小茶葉,罐就是一架寫著着11號前往Afternoon Tea的雙層巴士,幾次下午茶後,茶葉喝完了,11號的鐵罐巴士還停泊在廚房的架上。

記得2005年告別老爺巴士Routemaster時,倫敦人都依依不捨,彷彿送別老朋友似的,報章紛紛刊登「訃聞」,追憶其平生種種:上班族如何可疾奔在9秒9疾奔,然後瀟灑地捉緊圓柱一躍而上;情侶於最後一刻擁吻,然後施施然跳車,揮手作別。不過由於污染及安全考慮,當其時最後它還是消失於泰晤士河畔。然而,敢於創新的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上場,其中一項政綱便揚言要令Routemaster復活,經過一輪比賽,終於選出兩個設計。勝出的其中一個作品外型cyber,但郤卻保留開放的尾部和木製地板,而且比從前更環保──巴士將會是零排放,以太陽電池板建成車頂,有助改善倫敦空氣質素。預計2011年, Routemaster將可再次於倫敦行走。這不但保留了倫敦人的集體回憶,新穎的設計更展現創意,為21世紀的倫敦建立新的Icon。

香港自詡國際城市,何不學學人家如何以新思維將環保和保育兼收並蓄? 除了馬上換走舊巴士,改用歐盟IV期,政府更加應該引入電動巴士。問題是每次論及革新,政府官員總是攤攤手,問道:「錢從何來?」可是初初豬流感來襲,特區政府少有地果斷封鎖酒店,然而豬流感殺人還遠遠不及空氣污染每年導致的1000多死亡人數!不是微薇誇張,政府自己的報告都沿用此數。保障公共健康是政府職責所在,那毒空氣又如何?

為什麽政府,以至傳媒和市民似乎都對毒空氣無動於中?或許毒空氣正如Roberta Flack 所唱 的Killing Me Softly …殺人無聲!﹗

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

害人毒空氣


刊於明報周刊MPW 2187期   9.10.2010

訪友人Gary灣仔的家,好一間優雅的小房子﹗豈料Gary大呻︰「有苦自己知!十年來,能開窗的日子沒有幾天!最近思匯的調查更點名指這條街污染爆燈!」原來這間斗室縱然名符其實寸金尺土,但面向軒尼詩道的整排窗子長年打不開──除非你打算邀請一團團黑色塵埃進來,緊挨着過日子﹗為下一代,Gary打算斬腳趾避沙蟲,移民去﹗

近十年來,樓價跟房屋高度節節上升,我友人這些安份守己的低層住戶等於住進峽谷底,開窗則做人肉吸塵機!

香港很多地方的空氣真的有毒! 害人之物包括懸浮粒子(Respirable Suspended Particulates, RSP)、二氧化氮、(Nitrogen Dioxide,  NO2),二氧化硫 (Suphur Dioxide, SO2)及臭氧(Ozone, O3),一大串化學名詞背後是什麼?SO2加水 (H20) 就變成H2SO4 ,即是硫酸,亦就是鏹水!當然濃度不同,但吸入後傷害可以想像;NO2加水(H2O)變成H2NO3,亦即硝酸,是腐蝕性化工原料。最厲害還是懸浮粒子,越細小的懸浮粒子對身體的傷害越大,皆因它們能深入至肺部最深之處,直入微絲氣管,擾亂心臟活動節奏,又在血管內壁形成血塊,引致心臟病或中風,後果非同小可!

香港自認先進城市,空氣指引竟然夠膽沿用廿多年前的標準,去年才終於諮詢市民準備改進!根據世衞2006年制訂的空氣指引,香港幾乎樣樣超標,最離譜的是二氧化硫(SO2),竟然超標17.5倍!二氧化硫可引致呼吸系統發炎症,影響肺功能及刺激眼睛。呼吸管道發炎可引致咳嗽、黏液分泌、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病情惡化,哮喘人士和長期心肺疾病患者對此尤其敏感!當二氧化硫濃度高的時候,因心臟病入院的數字和自然死亡人數皆上升。香港空氣污染是倫敦的2.7倍,紐約的3倍,唔慌唔「超英趕美」了!根據香港大學達理指數,香港每年平均有20000人次因空氣污染而住院。(達理指數由港大公共健康權威賀達理教授創立,將空氣污染引致的人命、醫療和經濟損失量化成一指數。但賀教授今年終於頂唔順香港空氣污染,退休回老家看藍天白雲。連空氣專家都要離開,真諷刺!)

如果政府有心做,短期都可以見效,怕只怕大隻講,姿勢多於實際!一些低成本的城市規劃,已可以減低空氣污染損害。紐約市將時代廣場附近的一些路段改為行人區,禁止車輛駛入,深受紐約人和遊客歡迎;倫敦亦計劃於大熱天時禁止貨車進入污染黑點。於諸香港,政府可以管制特別污染的車輛不能進入民居範圍,設立低排放區。另外,香港有最少一半人口在馬路旁捱日子,停車熄匙也可以保障報攤小販、排隊等車的學生、路人甚至職業司機的健康。

空氣污染最影響的往往是低下階層,政府思維郤總是偏向有錢人,只懂無窮盡地起路去應付有車階級的需求!數數手指,本港約有550,000部車輛,道路總長度卻只有2000公里,即是平均每公里道路上有275輛汽車行走!政府要起幾多路至夠?何不反過來,將一整段稠密的民居變成行人專用區,人人平等,地鐵直達,減少市民「中空氣毒」的風險?

政府口口聲聲成本效益,我微薇就跟你計計數:達理指數指去年香港因空氣污染導致一億八千多萬金錢損失、六百幾萬求診人次,年年如此,政府醫療開支這條數又如何計算?況且生命健康何價,既然殺雞可以果斷,封酒店買疫苗可以雷厲風行,為什麼改善空氣就推三阻四?

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

BYOB (Bottle!)



刊於明報周刊MPW 2186期   2.10.2010


入秋不久,清晨黃昏都帶點涼意,大忙人Liz居然來電邀約周日行山,一向視逛街shopping為最佳運動的她居然轉性,我當然不放過機會揶揄她:「你受咗咩打擊?不是謝絕所有見光的活動嗎?失戀了?」

「本小姐幾時有失戀過?你成日擁抱大自然,因住啲雀斑走晒出來!我剛剛打完單案,在律師樓三個月來不見天日,居然有點想見見陽光,for a change。」Liz說。

周日準時從她住的陽明山莊附近出發,一身名牌運動裝的她連背囊都是Prada!佢笑笑口說︰「唔打得都要睇得,打案係,行山都要係﹗」

上落紫羅蓮山,去到淺水灣,她已經汗流浹背、氣喘喘,我問她要不要繼續行到赤柱吃中飯,佢耍手擰頭說夠,連忙從背囊拿出一瓶冰凍過的Evian,一口氣飲完,接着好整以暇將空樽掉入可回收垃圾箱中,得戚地想我讚她夠環保。

我微笑拿出盛滿自來水的輕鋁樽,說:「膠瓶在生產、運送、包裝及清理的過程都為大自然帶來災難:膠瓶原料是石油,據估計,美國每年平均用1,700萬桶石油來生產280億個膠瓶 ,帶來數以百萬噸計的二氧化碳!然後如果空運歐洲礦泉水到香港, 當中又不知排多幾多二氧化碳!膠瓶用完即棄,物料卻要數萬年才可溶解,據估計,單在北美,每秒鐘就有1,500個被棄置的塑料水瓶成為垃圾;香港一年賣出的瓶裝水,體積更等於全幢國際金融中心二期!所以最好避免用完即棄的膠樽﹗」

Liz不甘示弱,「人家說循環再用是支持環保,我覺得都有理由呀!」我答道:「別以為丟入回收垃圾箱就可以心安理得,想想背後要的人力、運輸、分類、儲存等工序,而最後加工完畢它亦只可以成為次一級的用品。」

我見地上有個棄置空樽,隨手撿來給她看瓶底標籤。標籤由三個箭嘴組成一個三角形,中間寫著1和PET。

我說:「這是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,即塑膠分類標誌或叫循環再造標誌,它能讓你知道膠瓶用什麼材料製造,和循環再造的可行性。最常用的為1-6號,其他類別編為7號。手上這個是最常見的1 號,PET即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(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),是一種合成樹脂,因為堅韌得來,輕便又不透氣,所以用來製作飲料的容器,但實情卻是極少回收再造。2號是高密度聚乙烯(High-density polyethylene,HDPE), 用硬膠製成容器, 但不易徹底清洗殘留物。


「香港每日平均有87公噸的PET膠樽送往堆填區,退一萬步說,即使回收,它也只可以做次一級的產品如纖維、紮帶等,並非變回膠瓶!用這種膠樽不但不環保,更危害健康!有研究發現PET瓶裝水內有 PAEs,即Phthalates(鄰苯二甲酸酯),是塑料工業中最常見的增塑劑,亦是一種環境荷爾蒙,意思是它並非由人體製造,但能讓身體誤以為是荷爾蒙而吸收。孕婦體內的 PAEs濃度愈高,產下的男嬰生殖器官發育不全的風險就愈高。」

Liz聽罷舉舉手作投降狀,說:「拗不過你這個環保consultant!你的輕鋁樽看來都幾潮,你這樣支持環保,不如買一個送我?」

我笑笑說:「買給你有幾難?一打瓶裝水的價錢已經等於我一個鋁樽!其實美國的調查發現,當地的瓶裝水比市政府提供的自來水,接受更少測試、潔淨標準也更低。另外,自備水樽裝的自來水幾乎是免費的,買瓶裝水簡直百害而無一利!」

記得在外國讀書的時侯,BYOB 是Bring Your Own Booze去parties,跟住社會意識到膠袋的禍害,愈來愈多人接受一點點不便,帶環保袋出街,為環境出一分力。BYOB 變身為 Bring Your Own Bags。我微薇何不再推動一場BYOB運動?不過今次的B 不是Booze ,不是Bag,而是 Bottle!Bring Your Own Bottle﹗

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

還自來水清白



炎炎夏日,在人山人海的銅鑼灣陪母親逛了大半天。回到家中,渴得要命, 我
第一件事便是衝入直奔廚房,擰開水龍頭,此時此刻的自來水勝過香檳,
我拿著盛得滿滿的玻璃杯,正欲往嘴邊送,怎料母親大聲喝止: 「阿女,唔好
飲水喉水!有菌架!」

我先嗗嘟嗗嘟喝了兩口,才慢條斯理地說:「媽,今時不同往日,水不一定要
煲過先可以喝!」實情是:上一代衞生環境差,因此水要煲過殺菌才喝。但
是今時唔同往日。今日,微薇無意抬舉水務署,不過香港的食水的確符合世
衞的飲用水質指引,可以安全飲用。香港人其實喝過不少水喉水,只不過沒
留意,一些餐廳端上的清水根本就是過濾了的水喉水!而且,根據水務署所
言,對於大部份分健康的香港人來說,喝「水喉水」生病實在萬中無一。
食物中毒如海鮮、魚生偶有發生,但是飲水中毒好像已是上世紀的事了!


除了習慣成自然,飲料公司又怎會不搧風點火,大肆「中傷」水喉水?當中招
數如誇大自來水的雜質數量,或渲染東江水如何受污染等,令引導一般人以為
認為自來水不宜直接飲用。事實情食水含有微量雜質極之正常,水務署就於
濾水過程中加入氯氣和熟石灰,來進行消毒及和調節酸鹼度。人家名牌礦泉水
Perrier和 Evian更加是標榜有「雜質」──人體能吸收的礦物質:如硫酸鎂、氯
化鉀及氯化鈉。至於東江水污染更是無從稽考,首先,來自深圳的管道是密封
的,然後水來到後要再經過十多個濾水步驟,確保符合世衞標準才供市民飲
用。

你可能會反駁:「唔係噃!扭開水龍頭見到的水是泥黃色的!」那我會說,你
的大廈管理有無冇搞錯?天台水箱有多久沒巡視過?水管有否定期更換?如果
你的食水變黃、混濁或有鐵腥味,那幾乎可以肯定是你大廈水箱欠保養或水管
銹蝕,要保持食水衞生,每三個月便應該清洗大廈水箱,定期維修和更換舊食
水喉管!事實上,香港的樓宇管理認真麻麻,管理費收足,裝修大堂抬高樓
價的門面工夫就無問題做足,看不見的喉管嘛,就眼不見為淨,貴客自理了!



氣人的是,難得水務署把水塘和高水壓的輸水系統弄得乾乾淨淨,氣人的郤食
水質素卻是敗於在「小環境」當中──我們身處大廈的水箱和水管。說實在,
自來水出事,關鍵往往在出於最後100公尺、更可能是10公尺、5公尺、1公尺:你的水喉、
水樽、水杯、水瓶等,一不小心,你可能才是自己健康的敵人。
除了敦促大廈管理作改善外,你也可以安裝濾水器,消委會曾經做過測試
香港的濾水器以活性碳濾芯為主,可以減少混濁、過濾氯氣、細菌和有機物。



小心運用濾水器,微薇希望還自來水一個「清白」--不再變黃、也同時除去
「不潔」的惡名!自來水雖然有瑕疵,但是起碼沒有聲稱自己「完美」,
如果你仍然擔心,那繼續煲水亦無不可。如果你還是認定水喉水飲壞
人,那麼瓶裝水商要多謝你,因為它們的銷售數字就建基於這些偏見!

香港人有時真奇怪,夠膽狂吃三文魚刺身,郤不敢喝水喉水!今日就打開水龍
頭,試試一杯自來水,微薇擔保你無事!




刊於明報周刊MPW 2185期 25.9.2010

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

「小姐,水要有氣定冇氣?」

「我只想要一杯清水」,說罷,waitress的笑容隨即僵住,還唯恐我不察覺,以不屑眼光瞄了我一眼。我不禁真的「有氣」,難道要杯過濾水加片檸檬都算俺尖聲悶?

不是微薇公主病發作,實情是我痛恨瓶裝水!不知從何時開始,於餐廳要求清水好似有罪!要杯水喉水彷似要乞, 侍應給白眼,老闆俾面色! 除非高貴如亦舒小說女主角一般動輒點Perrier, 那東主可眉開眼笑了,水喉水難以收費,但是瓶裝水賣得越貴,越顯得餐廳高貴!



一瓶水的價錢,視乎你在便利店還是餐廳喝,標價由$5 至 $80不等,假設香港人買一公升樽裝水的價錢是$10,同樣的錢已經夠買1,000公升水喉水!賣瓶裝水簡直就是印銀紙。據統計,歐美和亞洲較富裕地區,每年每人平均花2,500港元買瓶裝水,在2008年,香港也出售了價值港幣26.8億的瓶裝水。瓶裝水成為飲料市場兵家必爭之地,比諸酒精、果汁及汽水市場絕對有後來居上的潛力。

利字當頭,飲料公司自然向自來水宣戰:''The biggest enemy is tap water.'' 這是Robert S. Morrison在2000年跟記者說的話。此羅拔何許人也?發言一年後,他當上一間大型飲料公司的副主席。再來一句,Susan D. Wellington,其附屬公司的市場部副總裁對財經分析員說︰''When we're done, tap water will be relegated to showers and washing dishes.'' 好不好連洗澡也用上高貴的瓶裝水,讓大家馬上變得「冰清玉潔」?

大家有否想過為什麽餐廳侍應不給你和我tap water 的選擇? 這根本就是樽装水公司和餐廳裡應外合的市場推廣詭計!在外飲料公司以鋪天蓋地的廣告攻勢向消費者洗腦,甚麼歐洲雪山礦泉水、零污染天然山泉,重金禮聘明星代言人,加上後現代的瓶樽設計,一枝平平無奇的水便脫胎換骨。商家苦心經營名牌效應,令消費者自我感覺良好,誤以為喝瓶裝水高人一等。餐廳東主當然樂意奉陪,令顧客以為水喉水不是一個選擇, 要水喉水的都是cheap精!


更難以忍受的是,瓶裝水宣傳推廣策略成功,還以「健康大使」自居,外國調查竟然有35%受訪者認為喝瓶裝水更安全,微薇誓要撕破瓶裝水的假面具!事實是,瓶裝水在運送的過程中,由貨倉的低溫到搬運時於高温下曝曬,再又回復存放於雪櫃中,熱力可以令水瓶濾出化學物質雙酚A(Bisphenol-A)。雙酚A是一種環境荷爾蒙,意思是它並非由人體製造,但能讓身體誤以為是賀爾蒙而吸收,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,可能會引發癌變和其他功能紊亂!



還有隨着瓶裝水而來的膠瓶,在生產、運送、包裝及清理的過程都為大自然帶來災難:生產膠瓶帶來數以百萬噸計的二氧化碳、更別說要空運法國礦泉水到香港,由香港貨倉運到餐廳, 當中又排多幾許二氧化碳!膠瓶用完即棄,物料郤要數萬年才可溶解,據估計,單在北美,每秒鐘就有1,500個被棄置的塑料水瓶成為垃圾;香港一年賣出的瓶裝水,體積更等於全幢國際金融中心二期!而飲料公司亦斷不會放過中國和印度等新興消費社會的錢包,於是一場幅員遼闊的棄瓶災禍,勢將席捲全球!

所以大家不要再被設計繽紛的瓶裝水或故作尊貴的廣告蒙騙!記著,The biggest enemy 是販賣瓶裝水的大商家,甚麼自來水飲壞人,標榜零雜質之水等通通是廢話!

微薇決志開展一場為自來水爭取合理認同的運動,請停止向我推銷假增值、浪費資源、嚴重破壞環境的「瓶裝水」!

刊於明報周刊MPW 2184期 18.9.20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