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

行山樂與路

刊於明報周刊MPW

在香港最迷人的深秋,行山死黨相約星期日出動。想起Liz ,大忙人上次竟主動找我行山,雖然行得不遠,但總算有心,於是打電話邀約,沒想到竟一口答應!

約定在大埔火車站九點集合, Liz仍然一身名牌運動裝,她一見到我馬上舉起紫紅色名牌水樽,笑說:「我都BYOB喇!」上次她帶了一枝礦泉水 ,我向她論述PET 膠樽對健康和自然環境的災害,以及即使回收加工亦只可以成為次一級用品,所以應該避免用完即棄的膠瓶,自攜水樽。果真是「孺女可教」也!

從大埔火車站出發,經碗窰、打鐵屻往鉛礦岰,走了一小時多的各種上坡路,抵達麥徑和衛徑的交匯點。沿途的地名,古意盎然,但遙看遠處甚麼「聚豪天下』、「帝琴灣畔』、「比華利山』等諸色樓盤,就可憐先富起來的現代人,修養和文化都陷入危機!

眾「淡綠」友人於山火瞭望台稍歇,俯瞰遠山鬱鬱蔥蔥,靜看天邊雲展雲舒,頓感神清氣爽。我問起Liz 怎麼會有興趣行山,她訕訕答道:「最近應酬多咗,重了幾磅,所以要努力行山減磅。」我不禁莞爾:「 以我們的行山速度,大約每小時五、六公里吧,估計每小時只能消耗160卡路里,三小時的行山便大約消耗了480卡路里,剛好是你下午茶一杯Cappuccino、 一件New York Cheesecake 加兩粒朱古力!行完山特別肚餓,開懷大吃乃人之常情;所以除非有所節制,否則想減半磅都難!」

「咁辛苦都瘦唔到身!那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行山?」她杏眼圓睜問道。


「行山當然有很多好處,首先可以訓練你的心肺功能,增加肺部通氣量;它又為骨骼施予重量訓練,對平衡亦是一種鍛鍊,久了你會覺得人更精神靈活。而較劇烈的運動可令到身體分泌腦內啡(亦即安多芬 endophine) ,令人心情愉悅、壓力全消。配合緩而深的呼吸,更可改善腰、肩、頭部疼痛。若持之以恆,更可預防骨質疏鬆、糖尿病、心臟病及老人痴呆等等疾病!」


香港的山徑在亞洲享負盛名,不少日本、台灣的行山客也特地來香港行山,貪其玲瓏──短短的一程有山有水。沿途不但可以欣賞秀麗的大自然一草一木,更可遠眺藍天碧海。行山有種種小情小趣,或與朋友談天說地,或親兒女,或沉思,或緬懷,或讓腦袋一片空白,徹底休息。此活動消費不多,郤可發掘香港不同角落,若不是行山,微薇又哪有機會認識浪茄、分流、深涌等人間勝境;行山絶對是一種低消費、低消耗(體力除外) 的活動,我總推薦朋友加入。


前朝遺下德政,除了法治之外,無過於香港郊野公園及行山徑。不少路徑都以過往港督命名,麥理浩徑,衛奕信徑已經家傳户曉,其他如金督馳馬道,貝璐徑,布力徑等較少人知道。山徑往往交通便捷,公共交通更可以連接起點終點;路徑變化多,且可長可短,易難由人;從毅行100公里至隨意漫步,悉隨專便,詳細路途可見hk walkers 的網頁 。

星期日半天,上山下山,行其十多二十公里,微薇還可以應付。隨心所欲,行到那裏是那裏,午後又常有「走到那裡吃那裡』的樂趣。飯後回家再來一頓暢快的熱水浴,一邊聽Chopin,一邊隨手翻翻最新一期的The Economist,然後拿出Kindle追埋The Girl Who Kicked the Hornets' Nest,人生無過於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