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

巴士殺人事件?



刊於明報周刊MPW 2188期   16.10.2010

繁忙時間,在畢打街等律師朋友Liz,一行巨型巴士埋站,撲面而來一陣熱氣廢氣,旁邊一列的士在上客,另加半行七人車則在等上客。圍堵於車陣中,終於等到Liz終於施施然到來,我忙不迭怨她害令我短了幾分鐘命。怎料Liz說:「你不過等了數分鐘,想像下其他學生
日日等校巴避無可避,輪都唔輪到你投訴啦!」

我白了她一眼,郤卻不得不承認這個是事實。根據調查,香港空氣污染第二大源頭是路面車輛,而當中四成廢氣來自巴士。政府有意無意側側膊,強調毒氣主要是由大陸製造Made in China,然後吹過來香港,工廠放假時香港自有藍天,所以香港人無能為力,。聽落合理,於是大家都覺得又是要等亞爺發落,特區政府就大條道理撓埋雙手。不過科大就拆穿政府的把戲!原來超過一半的時間,由於風向不同,一年中有大半年,我們吸入的毒空氣都屬本地生產毒空氣來自本地,馬路邊污染的濃度遠遠高於珠三角工廠千里之外吹到香港的廢氣!


在香港街上行走的巴士,根據環境保護署直至今年8月的資料,約74%屬於歐盟前期至歐盟II期,但是現時最新設計中的已經去到歐盟VI期。香港在這方面香港被新加坡拋離「食塵」,別人已經於前年引入400架符合歐盟V期標準的巴士,但是我們只有少於1%的巴士採用歐盟IV期!到底新型巴士有多大分別?如果說,一部歐盟I期巴士噴出100粒懸浮粒子,那麼歐盟IV期只噴出5.6粒,同樣地,氮氧化物也會大幅減至44%。這些空氣污染物可以永遠沉積在我們肺部,引發呼吸道疾病和長期肺受損,甚至觸發心臟病。更換舊巴士,健康風險自然降低。

不要以為我想趕盡殺絶巴士;相反,對巴士我有一份莫名的親切感。留學倫敦時,我總愛於周末乘巴士,愛其別有一分悠閒。倫敦的巴士向來都是城市的親善大使,在明信片的出鏡率奇高,曾經有個朋友送來一罐小茶葉,罐就是一架寫著着11號前往Afternoon Tea的雙層巴士,幾次下午茶後,茶葉喝完了,11號的鐵罐巴士還停泊在廚房的架上。

記得2005年告別老爺巴士Routemaster時,倫敦人都依依不捨,彷彿送別老朋友似的,報章紛紛刊登「訃聞」,追憶其平生種種:上班族如何可疾奔在9秒9疾奔,然後瀟灑地捉緊圓柱一躍而上;情侶於最後一刻擁吻,然後施施然跳車,揮手作別。不過由於污染及安全考慮,當其時最後它還是消失於泰晤士河畔。然而,敢於創新的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上場,其中一項政綱便揚言要令Routemaster復活,經過一輪比賽,終於選出兩個設計。勝出的其中一個作品外型cyber,但郤卻保留開放的尾部和木製地板,而且比從前更環保──巴士將會是零排放,以太陽電池板建成車頂,有助改善倫敦空氣質素。預計2011年, Routemaster將可再次於倫敦行走。這不但保留了倫敦人的集體回憶,新穎的設計更展現創意,為21世紀的倫敦建立新的Icon。

香港自詡國際城市,何不學學人家如何以新思維將環保和保育兼收並蓄? 除了馬上換走舊巴士,改用歐盟IV期,政府更加應該引入電動巴士。問題是每次論及革新,政府官員總是攤攤手,問道:「錢從何來?」可是初初豬流感來襲,特區政府少有地果斷封鎖酒店,然而豬流感殺人還遠遠不及空氣污染每年導致的1000多死亡人數!不是微薇誇張,政府自己的報告都沿用此數。保障公共健康是政府職責所在,那毒空氣又如何?

為什麽政府,以至傳媒和市民似乎都對毒空氣無動於中?或許毒空氣正如Roberta Flack 所唱 的Killing Me Softly …殺人無聲!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