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

BYOB (Bottle!)



刊於明報周刊MPW 2186期   2.10.2010


入秋不久,清晨黃昏都帶點涼意,大忙人Liz居然來電邀約周日行山,一向視逛街shopping為最佳運動的她居然轉性,我當然不放過機會揶揄她:「你受咗咩打擊?不是謝絕所有見光的活動嗎?失戀了?」

「本小姐幾時有失戀過?你成日擁抱大自然,因住啲雀斑走晒出來!我剛剛打完單案,在律師樓三個月來不見天日,居然有點想見見陽光,for a change。」Liz說。

周日準時從她住的陽明山莊附近出發,一身名牌運動裝的她連背囊都是Prada!佢笑笑口說︰「唔打得都要睇得,打案係,行山都要係﹗」

上落紫羅蓮山,去到淺水灣,她已經汗流浹背、氣喘喘,我問她要不要繼續行到赤柱吃中飯,佢耍手擰頭說夠,連忙從背囊拿出一瓶冰凍過的Evian,一口氣飲完,接着好整以暇將空樽掉入可回收垃圾箱中,得戚地想我讚她夠環保。

我微笑拿出盛滿自來水的輕鋁樽,說:「膠瓶在生產、運送、包裝及清理的過程都為大自然帶來災難:膠瓶原料是石油,據估計,美國每年平均用1,700萬桶石油來生產280億個膠瓶 ,帶來數以百萬噸計的二氧化碳!然後如果空運歐洲礦泉水到香港, 當中又不知排多幾多二氧化碳!膠瓶用完即棄,物料卻要數萬年才可溶解,據估計,單在北美,每秒鐘就有1,500個被棄置的塑料水瓶成為垃圾;香港一年賣出的瓶裝水,體積更等於全幢國際金融中心二期!所以最好避免用完即棄的膠樽﹗」

Liz不甘示弱,「人家說循環再用是支持環保,我覺得都有理由呀!」我答道:「別以為丟入回收垃圾箱就可以心安理得,想想背後要的人力、運輸、分類、儲存等工序,而最後加工完畢它亦只可以成為次一級的用品。」

我見地上有個棄置空樽,隨手撿來給她看瓶底標籤。標籤由三個箭嘴組成一個三角形,中間寫著1和PET。

我說:「這是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,即塑膠分類標誌或叫循環再造標誌,它能讓你知道膠瓶用什麼材料製造,和循環再造的可行性。最常用的為1-6號,其他類別編為7號。手上這個是最常見的1 號,PET即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(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),是一種合成樹脂,因為堅韌得來,輕便又不透氣,所以用來製作飲料的容器,但實情卻是極少回收再造。2號是高密度聚乙烯(High-density polyethylene,HDPE), 用硬膠製成容器, 但不易徹底清洗殘留物。


「香港每日平均有87公噸的PET膠樽送往堆填區,退一萬步說,即使回收,它也只可以做次一級的產品如纖維、紮帶等,並非變回膠瓶!用這種膠樽不但不環保,更危害健康!有研究發現PET瓶裝水內有 PAEs,即Phthalates(鄰苯二甲酸酯),是塑料工業中最常見的增塑劑,亦是一種環境荷爾蒙,意思是它並非由人體製造,但能讓身體誤以為是荷爾蒙而吸收。孕婦體內的 PAEs濃度愈高,產下的男嬰生殖器官發育不全的風險就愈高。」

Liz聽罷舉舉手作投降狀,說:「拗不過你這個環保consultant!你的輕鋁樽看來都幾潮,你這樣支持環保,不如買一個送我?」

我笑笑說:「買給你有幾難?一打瓶裝水的價錢已經等於我一個鋁樽!其實美國的調查發現,當地的瓶裝水比市政府提供的自來水,接受更少測試、潔淨標準也更低。另外,自備水樽裝的自來水幾乎是免費的,買瓶裝水簡直百害而無一利!」

記得在外國讀書的時侯,BYOB 是Bring Your Own Booze去parties,跟住社會意識到膠袋的禍害,愈來愈多人接受一點點不便,帶環保袋出街,為環境出一分力。BYOB 變身為 Bring Your Own Bags。我微薇何不再推動一場BYOB運動?不過今次的B 不是Booze ,不是Bag,而是 Bottle!Bring Your Own Bottle﹗

2 則留言:

  1. I BYOB! (except when I forget! :P )

    回覆刪除
  2. Yes, just like plastic bag, people will get used to it gradually!:)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