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

石屎中的森林

刊於明報周刊MPW2201期 15.01.11



多得各環保團體的努力,「氣候變化」一詞深入民間,可惜因為概念廣泛,而且很多時候陳義過高,令人覺得難以觸摸。微薇認為無需故作高深,簡單如友人Margaret 於天台種植,已經是對抗氣候變化的個人行動。由個人的天台放大到社會,外國已經有人看到天台可持續發展的潛力。

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一個廢置的Bagel麵包廠,其五百多平方米的天台搖身一變,成為有機農場。負責人希望以持續發展模式去經營生意,提供新鮮本地的有機食品給社區。每天的收成則以單車送運或讓居民上門購買。計劃空前成功,負責人已經雄心勃勃找其他空置天台擴充計劃!



由天台種植延伸,有專家更提出劃時代的城市垂直耕種(vertical farming)!垂直耕種的概念來自哥倫比亞大學教授Dickson D. Despommier,簡而言之便是將大規模農業生產搬進城市的大廈內,採用溫室技術和水耕法(hydroponic farming),讓農作物不需要土壤,只需要水分、養分和陽光生長。如果按傳統種植方法,預計到2050年,要餵飽全球人口,人類需要一個巴西般大的農地!垂直耕種有望解決此一難題,而且因為建於城市中,它不受極端天氣影響,可以提供都市人新鮮即時的蔬果,而且還減少食物運輸和冷凍過程所消耗的能源。不過,垂直耕種還在紙上談兵的階段,由於垂直農場比傳統農場受到更少陽光的照射,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工照明及熱能,技術問題仍有待解決!


微薇深信科技加上創意是未來永續發展的出路,因此讀到新概念則振奮非常,看怎樣可以跟我們蕞爾小城聯繫!不幸地,香港政府和傳統商界的思維完全跟不上形勢,垂直耕種可能還是天方夜談,但是只要動動腦筋,將概念挪用,變成垂直花園和天台綠化又如何?

其實這些概念也非微薇的獨家見解,日本和台灣已經奉行多時!日本大阪的大型商場,有「難波之森」的別稱。難波的理念,以大峽谷為主題,於三樓到九樓建築大型的「屋頂庭園」,種植約四萬株植物,並於八樓外方設有出租菜園,實行將商場、公園及農場合而為一。台灣的國家音樂廳採用網架系統,不需土壤,將植物種於直立的牆面,成為一幅賞心悅目的60多平方米綠牆。讓自然融入都市已經是新建築潮流,這些設計不但前衛美觀,更有實際降温和節省空調電費的功能。單一平庸的香港商場郤仍然停留於鬥豪鬥浮誇、金壁輝煌的低劣層次,即使有所謂的綠色田圃,郤只放數個盆栽、幾棟小樹苗,完完全全是聊勝於無的綽頭,大刀闊斧發展綠化的野心和願景皆欠奉!



至於凡事慢半拍的特區政府,郤早在2001年起提出政府大廈推行綠化天台計劃,可惜又是「無心無力」!直至去年十月底,政府約8500座建築物中,僅有159個綠化天台,只佔政府大廈的2%!這麼簡單的綠化都做不好,叫微薇如何相信政府有魄力迎接氣候暖化的挑戰?

與其只懂說教式的叫人減碳減電,政府應牽頭全力推動綠色天台,兼向商界推廣。微薇希望有日天台全面綠化,舒緩熱島效應,令室內温度降低達4℃至5℃,香港不再僅僅是石屎森林,而是石屎中見森林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